征文选登|解读新《体育法》:“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领航体育产业发展
- 时间:2022-12-23 17:00
- 分享:
事件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取得了飞跃性的成就,体育产业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为《体育法》)的修订和完善是人心所向。2021年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历经三次审议,于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国体育工作由此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总则中规定“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完善体育产业体系,规范体育市场秩序,鼓励扩大体育市场供给,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促进体育消费”(第十一条),确定了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准则和更为具体的、更为有效的策略措施。并增设了体育产业章节,具体规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和职业体育发展,支持地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体育产业,建立健全区域体育产业协调互动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完善体育产业统计体系等内容。这些相关条文对发挥体育的融合功能和多元价值,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1]
事件评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2] 新修订的《体育法》坚持法治建设以民为本的根本政治立场,遵循维护人民利益的价值导向,通过法律规范生产行为,赋能于打造更高质量、更系统化的体育产业供给体系,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大力增进人民福祉。
从《体育法》的具体内容来看,强调体育产业未来规划以人民需求为发展导向,符合“体育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民健身为基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动体育事业均衡、充分发展,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第二条)的根本目标。
尤其在体育产业部分(第七章),不仅切实响应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国家这一号召。[3] 且通过三个方面的阐释,重申了人民群众在体育产业建设规划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律精神。
从体育产业的现状来看,体育消费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活跃要素。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可了解到:91.0%的儿童青少年、87.2%的成年人和53.6%的老年人认为体育健身具有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交的积极作用。在体育消费层面,2020年成年人人均体育消费为1758.2元,与2014年调查相比,增长了789.8元。[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民健身意识与体育消费不断增长,体育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国体育产业正从传统体育制造用品业为主的模式,逐渐向多元结构的产业模式转变。[5] 侧面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实现新跃进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日益升级,体育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高端化等新特征。
(一)重视主体功能,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本法针对体育产业建设工作,强调了职业体育俱乐部、高等学校、相关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作用。“十三五”时期,群众体育范围内的健康生活意识有所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但是,全民健身开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6] 因此,在体育产业建设的实践中,以法律的形式动员和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求的有力保障,从而有效助推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国家完善职业体育发展体系,拓展职业体育发展渠道,支持运动员、教练员职业化发展,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应当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作用”(第七十二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置体育产业相关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形成有效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第七十五条)等条例,展现了本法对有效产业机制的新探索,利于在体育领域树立法律权威,进而保护人民法律权利,提高群众的社会参与度并激发其创造性。
(二)阐明产业导向,把人民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三亿人上冰雪”热潮激发了全国人民对冰雪体育的兴趣,修建雪场、冰场,及娱雪项目的产业建设兴起。再联系近年人们“野性消费”鸿星尔克、回力等本土体育品牌的网络购物新趋向,人民对体育经济巨大的带动效应显而易见。机遇也意味着挑战,体育产业面临着群众的考验,承担着体育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压力,存在着体育基础设施区域性差异、管理机制亟待完善及产业链不成熟等严峻等疑难问题。本法的修订与施行,进一步将体育产业发展前景与人民群众的新式体育需求紧密结合,为双侧改革的深化提供法律层面上的支持。
“国家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扩大体育产业规模,增强体育产业活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第六十九条),这一规定补充说明了体育产业建设工作的落脚点,以法律的形式指导体育生产活动顺应人民的共同意愿而开展。
(三)定义发展内涵,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优质的体育产业结构具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现实效用,譬如“体育+”工程为多地乡村脱贫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体育产业加快其数字化、网络化等科技转型升级的进程,注重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是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和新环境的必经之路。本法指引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为人民群众体育生活的舒适度保驾护航。
“国家支持和规范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服务等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养老、科技等融合发展”(第七十条),展现了本法对于民生的关注,以及对于群众生活满意度的全面考虑,蕴含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体育法》的本次修订工作矫正与超越了传统体育发展观中“以物为本”的思想。虽然,本法在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模式时,对体育社团和基层体育组织的发动不足。但是,可以观察到,本法的法律逻辑起点为人的体育需求,终点为人的全面发展与幸福生活,本法直面体育现实问题,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精神,引导着体育产业的发展。相信在2023年1月1日施行后,以立法引领改革定然会成为体育事业建设的时代新风尚。
参考文献:
[1]王世让,王辉,丰佳佳.直挂云帆济沧海——透过体育法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N].中国体育报,2022-07-07.
[2]《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编写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251.
[3]田思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改的根本遵循[J].体育科学,2021,41(10):3-9,16.
[4]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政务服务平台,2022-06-07.
[5]艾瑞.2022年中国年轻人群运动发展白皮书[EB/OL].艾瑞咨询, 2022-08-08.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政务服务平台,2021-08-03.
作者简介:
王晨、蔡粤蒙,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0级本科生。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体育法学网立场。
审校:董赛
编辑:董一凡
本文为“2022体育法律事件评论征集”活动来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